首页>>首页信息>>18 区县卫生信息化
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医疗产业发展重要“推进器”
日期:2007-09-20    文章来源:

  “在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健康化应用’的新阶段。”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医药行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浪潮集团的高级副总裁王兴山如此表示。2005年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投资规模达10.73亿元,医疗机构信息化投资规模60亿元,年增长速度均超过15%,高于IT产业整体年增长率。研究机构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医疗产业的信息化应用已从传统的财务模块延伸到整个业务流程,无论是医药企业还是医疗机构,在内部信息化应用和外部远程互联网使用上都出现了新的特点,信息化已成为医疗产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内部系统趋向整合


  国家强制要求医药企业生产进行GMP认证成为医药企业信息化整合的重要契机。所谓GMP认证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是国家对医药产品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药监局规定,自2004年7月1日起,凡未取得认证的企业一律不准进行药品生产。康缘药业信息中心经理孔德刚表示:“从研发到生产到检验、销售,GMP认证贯穿在医药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中,这就对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是在此基础上,医药企业的信息化开始从部门级应用向企业级应用转变。业务流程的规划、数据标准的建立和经营管理体制的优化等企业内部整体管理开始可以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对医药企业而言,其产品销售流程具有特殊性,对分销渠道的控制成为其对信息化功能实现的特殊要求,不仅要求对商业单位的销售进行统计,更要对业务员的流向加以控制,这也成为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随着企业需求的改变,传统的单一功能模块产品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信息化产品提供商也因此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方法。日前浪潮牵头组织了“中国医药企业信息化创新联盟”,开始将整个医药行业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王兴山认为,医药行业的整合趋势表明,行业本身的特点将决定信息化的推进方向,在ERP市场上到底要标准化还是个性化?行业化是解决这一长久以来争论的思路所在。


  而在医疗机构,整合同样成为鲜明特色,信息化已从财务、管理领域进入临床,而同一医院不同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将成为2006年的发展重点。赛迪分析师郑平介绍说,目前此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几个部分,医疗影像系统和临床检测系统将病人各项检查结果数据和影像资料储存在数据库中,可提供给各个科室调用,而已在广东部分医院试点的电子病历,则将病人的各项信息都储存在一张IC卡里,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节约了病人的花销。


  远程应用快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应用成为信息化即时性优势的重要体现手段。在医药企业的销售领域,移动商务和互联网应用开始投入使用,业务员在拜访客户时,可通过绑定专门软件的手机即时获取医院信息和不断更新的产品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短信的形式,将销售情况直接体现在企业分销部门的数据统计平台之上,并由分销部门通过远程登陆的形式进入企业整体销售统计系统,通过互联网完成情况汇报和订单处理。


  互联网更为上情下达提供了方便。国家通过远程监控的方式对重要药品进行监控,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总监王卫列表示,从2005年开始,药监局借助互联网对其麻醉药的原料购买、生产情况和库存数量进行统计,具体操作方法是由企业通过ERP软件向监管机构提供授权和接入端口,监管机构直接进入企业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在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应用更为广泛直接。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互联网应用,网络开始成为卫生信息直报的主要途径。目前,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共投资1.2亿元建设了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它将从卫生部到三甲医院再到乡镇级医院等各级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通过互联网组织联系起来,成为全国公共卫生信息通报的主要渠道,医院的病床情况、传染病发布和病人的电子化信息都可以通过这一系统上报上级管理部门,有关统计显示,在包括禽流感等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直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信息首席专家金水高认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直报,让人们清楚知道即将要面对什么样的环境,也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与疾病斗争。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 |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45号
北京东华万兴软件有限公司 |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