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信息>>全国卫生工作概况
北京血荒折射信任危机
日期:2011-11-11    文章来源:365足球网站

  目前,北京市血库存量仅为4000单位,相当于理想标准库存的33%。市血液中心指出,今年入夏以来的连日降雨和“郭美美事件”被媒体炒作后引发的信任危机,都让原本就处于淡季的北京市采血“雪上加霜”。与此同时,各医院临床用血量却在以10%至15%的速度增加着。针对目前供血紧张的局面,北京市出台了六大举措缓解血荒。

  北京血库出现紧急状态 信任危机致无偿献血减少

  8月20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官网的血情提示显示,目前红细胞库存量中,A型、B型、AB型和O型血都为“紧急献血”,同时,血小板库存提示中,除B型血为“欢迎献血”外,O型血和AB型血均显示为“尽快献血”,而A型血则显示“紧急献血”。

  近年来,全市的门诊量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门诊量同比增加了11%,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手术人次数同比增加9.17%。同时,外地来京就医患者数量在持续增加。而本市临床用血也以10%到15%的速度大幅增长。用血量增加的同时,献血人数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增加。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本市献血人数下降3.64%,献血量下降5.16%。每年冬季和夏季,受学生放假、外地人员返家、天气等因素影响,献血量都会出现明显下降,一般会下降10%。另外,此前爆出的郭美美事件引发的红会信任危机,也对采血产生了直接影响。目前每天街头采血1500袋左右,基本当天采血当天用完,有时还要大于采血量。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表示,在必要时会发动应急志愿者献血,保证血库的库存量。不过,从长期来说,解决血液供应的问题需要转变采血模式、加强宣传无偿献血、搞好献血服务和研发新兴技术。

  目前北京市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捐献,其中92%来自街头献血,团体自愿无偿献血占7%,个人预约自愿无偿献血仅占1%。

  北京出台六大举措缓解血荒

  举措1 建省际联动调血机制

  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表示,北京市将与周边省份建立长效省际联动调血机制。一旦北京需要大量用血时,将向兄弟省市请求支援。据了解,北京市曾开通省际联动调血通道,也有过跨省调血经历。为保障奥运会期间的用血需求,2008年,北京与河北、山西等省建立省际血液保障联动机制;汶川地震发生后,北京按照国家的安排,第二天就组织了6000袋血送往灾区。

  举措2 建立应急献血者队伍

  目前北京市的应急献血者队伍已经达到10万人,但这一人群的献血率只有5%,在未来两年,这一献血率将达到15%。届时,这支队伍将每年为北京贡献25000单位的血液。

  同时,北京市已在今年6月启动“献血预备役”的招募,当用血紧张时,血液中心会发短信给预备役人员,呼吁其预约献血。近一周时间就招募了1182名预备役。据介绍,预备役人群保持在5000到6000人是比较理想的数字。针对目前出现血荒,血液中心已通过爱心献血短信平台群发短信,呼吁有过献血经历者及爱心人士踊跃献血。

  举措3 街头采血点重新布局

  与此同时,北京将重新规划布局流动献血点,对一些采血量大的流动献血点,会考虑将其改造为像西单献血小屋一样环境舒适、设备齐全的固定献血点。

  今年市卫生部门将在全市增加6个街头采血小屋,包括五道口、圆明园等6处人流密集地段近期均将增设与西单献血小屋一样的配置。此外,血液中心还适时延长了采血时间,原来街头采血时间为早9点到晚6点,现在主要采血点延长到晚8点。

  举措4 建平台推动预约献血

  首都献血服务网已于去年年底正式上线。网站首家推出了献血预约功能,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献血均可在网站预约,献血完成后,献血者可通过首都献血服务网来查询献血结果。献血地点查询项目中引进了智能化的电子地图,点击献血地点即会弹出乘车路线及献血点照片,便于献血者根据个人情况就近献血。

  同时,无偿献血者可获得为自己或他人预约挂号免交手续费的“福利”。

  举措5 鼓励亲友间互助献血

  互助献血也是《献血法》提倡的一种献血方式。家庭互助献血是指在血库紧张的情况下,血液中心鼓励家庭互助献血者等量换血,即不论血型是否相同,献血后立即发给医院等量的血液。家属献血后,可持献血证到所在医院,为病人换用所需的等量血。针对外地来京就医患者数量持续增加、各医院临床用血需求不断上升的局面,北京市鼓励亲戚朋友间自愿“互助献血”。今年6月至8月,家庭互助献血共3900单位,是去年的25倍。北京市血液中心今年已经规范了互助献血,今后也将建立互助献血长效机制。

  举措6 冷冻血液延长保质期

  血液中心表示,为延长血液的保质期,北京市正在考虑将旺季时无偿捐献的血液在零下80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下冷冻储存。专家表示,采用新型液氮技术,理论上可将血液的保存期从35天延长到10年,而使血液质量不受影响。这样可以做到旺季放开采血、充实血库,应对献血淡季带来的用血紧张,在献血淡季和旺季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平衡,减少血液浪费情况出现。此外,北京市还通过首都献血服务网等多种渠道为献血者提供更多的便利。目前,北京市已建成可容纳5000至1万单位的超低温冷冻血库,在献血淡季最多维持10天的血液输出量。

  现在这些举措主要是集中在“开源”方面。卫生部门还将采取节流措施,加强医院合理用血、科学用血。将临床用血纳入医院等级评审、质量评价和专项考评工作。

  公开透明是消除“血荒”危机的救命稻草

  “血荒”不可怕,认识不到造成“血荒”的原因才真正可怕。只有千方百计拓宽社会信任的基础,“血荒”方有可能逐渐缓解。

  “郭美美事件”使得红十字会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对红十字会的不信任进而表现为对红十字会血站的不信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现在北京的“血荒”真实呈现了信任匮乏的恶果。而原本就存在的对“献血无偿、用血有偿”的质疑得到进一步强化,进而导致血荒。

  很多人往往因为不信任,担心爱心被滥用,于是选择不去献血。这么做可能很“解气”,会让一些机构受到民意的“惩罚”,但是,也必然会伤及无辜。显然,这不是一个成熟社会应该的选择。

  “血荒”最直接的受损者不是医院,而是患者。血液的采集、加工、储存等环节不可能不产生一定的费用,所以,有偿用血从道理上来讲并非不可接受。可是,一袋血四五百元的“身价”,到底是否合理,公众却无从得知。也就是说,相关部门没有对用血成本公开、透明。没有公开、透明,自然无法获得公众信任,出现拒绝献血的现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公众对慈善组织、对目前的献血用血制度的质疑,其实是对运作透明度的质疑。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血荒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对血液的采集、加工、储存等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开透明,给公众算一笔明白账,从而挽回公众的信任。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 |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45号
北京东华万兴软件有限公司 |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