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信息>>医院管理信息
现代院前急救体系的构建
日期:2007-08-01    文章来源:
  院前急救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省、地、县三级城市院前急救服务系统,但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院前急救的资源投入存在较大差距,各城市院前急救的发展也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就我国院前急救可持续发展而言,存在急救立法、网络建设、培训与科研、管理运作、区域性协作、国际间交流、灾害应急救援等诸多问题。

一、我国院前急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院前急救的模式

  (1)广州模式——指挥型:由急救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可完成院前急救目标,但急救中心对急救医院无直接职权,难以保证院前急救质量,甚至出现工作贻误。

  (2)重庆模式——依托型:作为医院的一个科室存在,同时受医院和卫生局领导,与其他医院急诊科为并行关系,职权较小,常出现调度不力,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社会性功能,影响院前急救的目标和质量。

  (3)北京模式——独立型:院前急救由其院前急救部完成,工作质量和流程易于保证,部门间协作性好,组织指挥有序。但其他医院急救资源利用差,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自身成本增加。

  (4)上海模式——指挥协作型:院前急救由其院前急救部及其协作医院完成,可较好地完成院前急救目标,其管属的院前急救部工作质量和流程易于控制,协作医院工作质量和流程易于保证。

  2全国院前急救发展不平衡,院前急救水平相对落后全国承担院前任务的急救中心(站)覆盖面还不够广,而现已存在的急救中心(站)在发展上也很不平衡。院前急救体系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院前急救市场混乱,无序竞争。

  3司警、消防、救护救援体系各自独立目前,我国司警、消防、救护救援体系各自独立,大多采用以急救中心为院前急救基础,依托卫生行政机构,以“110”警察来弥补抢救中困难的模式。

  4人员与技术在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尤需全面提高急诊医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培养监护型、复合型的急诊专业人才。现状:(1)结构性短缺:在急救中心,经常是院内急救人员兼院前急救,导致院前急救无专业固定人员又缺乏合适人选。(2)缺乏拔尖的技术人才:在岗的院前急救人员的业务水平、专业急救能力不高,综合素质偏低。(3)院前急救人员缺乏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5资金投入与补偿机制急救中心是非营利性公益福利的医疗机构,其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其付出要大大超过经济收入,单纯依靠自身的运转创收,无法维持生存和发展。

  6管理制度准入制度不完善,无统一的院前急救规范和标准。卫生行政部门对从事院前急救机构、人员、业务、救护车与装备等方面准入制度的规定不完善。急救中心自身管理和建设不规范统一。

二、院前急救体系的构建要素

  1院前急救法制化必须加快我国院前急救法制化进程,在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法》出台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可先出台地方性的法规、条例。

  2建立务实、高效的急诊医疗制度体系保证体系的指挥与协调系统运作顺畅。合理评估各地区医疗应急反应负荷,储备应急力量,使应急所需的资源配比平衡。

  3建立健全院前急救组织管理机构及制度

  健全调度制度,做到国际上普遍规定的受理呼救电话后1分钟内出车,严格值班制度;要做好随车记录制度,准确及时记录伤病人病情和院前急救情况及其疗效;坚持车辆维修、保养制度,始终保持车辆的完好状态;建立通讯器材维修、保养制度,始终保持急救通讯指挥系统的灵敏有效。

  4建立合理、长效的法律及预案体系医疗应急预案的制定既要有个性又要有共性,以达到能针对不同的应急救援需求,启动不同的救援程序。

  5建立健全院前急救网络实行区域急救的原则,其目的是保证病人能就近获得迅速有效的救治,也避免急诊病人过分集中在少数医院而造成该院急诊病人多而耽误抢救时机。

  6建立迅即、监护型的转运系统转运是危急重症救治的一个中间环节,也是控制伤情及预防二次损伤的重要环节,并与患者的预后有直接联系。转运原则是“救命第一”,按病情采取“直接转送、先救后送、边救边送、边送边联络”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转运途中患者的死亡率,进一步为实施院内救治争取时机。

  7建立顺畅、实时的现代化急救通讯信息系统通讯是院前急救的第一要素。建立医疗急救指挥系统,并授予相应的职权和功能,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8配置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救护车装备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急救水平的标志。加大救护设备齐全、运能精良的救护车在全国广泛运用并不断改进,同时直升机、轻型飞机的空中救护,舰船救护以及摩托车救护等,是我国院前急救运输设备优化配置的一条新思路。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急救交通网络的建立是今后急救运输发展的重点。

  9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培养、造就一支较高素质、高技术、多层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10建立院前急救医疗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全国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站评审标准,明确院前急救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基本人员配置标准和服务标准。建立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明确院前急救质量监督控制标准,对全国院前急救质量实施监控。

三、中山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体系的构建

  1中山市急救中心的形成中山市急救中心依托在中山市人民医院,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于一体的急救医疗体系,承担着全市急救指挥和院前、院内的急救工作,以及急救培训、急症医学的科研与教学任务,并在交通灾害以及其他重大意外灾害、突发事件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中山市急救中心的急救网络急救中心将市属医院、社区医院及镇卫生院急诊科共30个急救站纳入院前急救网络系统中,各网络医院按统一标准配备救护车、抢救仪器、通讯设备等,形成以市急救指挥调度为中心,各医院急诊科为急救站的急救网络,覆盖全市每个角落,并加强与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同时成立网络成员领导协调小组,加强了对网内的协调、业务指挥和督导。制定了急救中心督导办法,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功能定位。中心按照集中受理、统一指挥、就近就急出车的原则,调动120急救网络的急救车,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呼救地点。

  3中山市急救中心通讯及交通系统急救中心属下急救站共配备救护车约40辆,本部配备有5辆救护车,其中3辆为监护型德国进口奔驰救护车,车内设备齐全,可在车上进行急救手术。

  4中山市急救中心的信息系统急救中心已建成现代化的急救通讯指挥系统。该系统集有线、无线计算机网络电子地图为一体,并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保证了院前急救顺利运转和提高急救效率。

  5中山市急救中心的部门设置有车管科、急救培训部及急症教研室、交通医学中心。急救培训部与教研室担负着全市急救网络所属医务人员的急救培训、教学任务以及急症医学的科研工作,立足于危重患者的高级生命支持与救助。

  6中山市急救中心的人员急救中心成立了院前急救部,备有专职的急救医务人员,在广东地区率先开展了把ICU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带到病人身边,把EICU推向院前的急救新模式。

  (王得坤等,广东省中山市急救中心:现代院前急救体系的构建,中国医院管理,2006年第9期余胜摘)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 |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45号
北京东华万兴软件有限公司 |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