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上甘岭战役:送1篓苹果记一次二等功,1个苹果一群人轮着吃

真实的上甘岭战役:送1篓苹果记一次二等功,1个苹果一群人轮着吃

美军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

我志愿军浴血奋战,护桥、修桥;

桥,一次次被美军炸毁,志愿军再度修好

……

血肉的身躯,被钢铁的意志灌注之后变得无限坚强,

任敌人的飞机大炮如何轰炸,志愿军始终屹立不倒。

最终保障大部队顺利通过金刚川,令敌人十分费解。

本来这次战役之前双方都有想坐下来谈谈的意愿,偏偏李承晚没有认清形势,偷偷搞小动作且破坏战俘遣返协议。

于是志愿军金刚怒目,以攻为守,歼敌5.3万余人,将南朝鲜军4个师打残,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打得李承晚终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上甘岭的一篓苹果

电影《金刚川》里讲述的故事已经十分惨烈,但与这场战役相比,上甘岭战役无疑更加惨烈,更泪目,也更刻骨铭心。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将军在《为什么是中国》一书中,回忆了自己1997年参观美国西点军校时的情景,当年陪同参观的是1978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的胡柏中校。

他指着西点军校陈列馆里的537.7高地和597.9高地这两个模型,疑惑地问金一南:

“你们只有2个连守卫这两个高地,而我们7个营轮番进攻,还有武器装备的巨大优势,可就是攻不上去,为什么?”

金一南将军介绍,当时指挥美军进攻上甘岭的是范弗利特将军,他是典型的火力制胜论者。

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在我军不到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了190余万发炮弹,5000枚航空炸弹,阵地山头被整体削平2米,坑道被打短了5-6米。

可是,每次炮火一停,志愿军又出现在了阵地上。

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金一南将军表示,我军有不怕苦不怕累的传统,也有应对敌军炮火狂轰滥炸的经验,这种坑道拉锯战我军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其实是补给。

真实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15军曾经把所有经费拿出来,在平壤采购了2万多个苹果(不是2万多斤,是2万多个)。

往上甘岭运送补给,远比《金刚川》更艰难,也更惨烈。

难到什么程度?

15军做出决定:谁送1篓苹果进入坑道,记二等功一次。

二等功!

这样的重赏之下,直到上甘岭战役打完,也没有一个人活着把1篓苹果送进坑道。

美军的火力封锁实在太严密了,所有送苹果的战士全都牺牲了,无一生还。

最后是一个弹药员,看到满地滚落的苹果,随手揣1个放进怀里,滚进了坑道。

就是这一个苹果,在指战员包括伤员手中传过来传过去轮着吃,你啃一小口,我啃一小口,生怕自己多啃了一点。

这就是真实的抗美援朝,真实的上甘岭战役!

1957年,一部关于上甘岭战役的电影公映时,上甘岭战役的指挥者王近山将军看到一半就泪流满面,看不下去了,不能再看了,走了。

影片拍得太真实了,太残酷了!

对手的尊重

但是,包括胡柏中校在内的美军官兵,永远不知道志愿军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作战的。不过,他们有一个特点:

尊重与他们交过手的对手,尤其是那些让他们吃过亏的对手。

美国有一本书,叫《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对志愿军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并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不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

为什么中国要打抗美援朝战争,它的意义何在?金一南将军在《为什么是中国》一书中做了非常独到的讲述和分析,关于抗美援朝的疑问,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答案。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50年,志愿军打退十六国联军。半个世纪后,睡狮已醒来,跨江一战,锋芒出鞘。世界格局位置大变,巨人从此屹立东方。——金一南《为什么是中国》

《为什么是中国》,是金一南将军30年创作生涯集大成之作。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解读中国道路、书写中国力量、彰显中国自信,完整呈现金一南历史观,回答“为什么是中国”这一历史之问。

如果想要全面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可以阅读知名作家李峰所著的《决战朝鲜》一书,这是一部被广大军迷追捧,全面揭开朝鲜战争台前幕后隐秘历史的必读书。

如果你读了《决战朝鲜》这本书,就会明白“尊严只在勇者的剑锋之下!”也会明白抗美援朝是“终结中国近代史的最后一战!”

更会明白,为什么当场我们的英烈遗骸回国,会有那么多人热泪盈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