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患有皮肤病的人群数量约达4.2亿 皮肤病药物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全球患有皮肤病的人群数量约达4.2亿 皮肤病药物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皮肤病是医学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范围广、病情种类多、治疗时间长等特征。近年来,皮肤病患者数量持续增长,年龄日趋年轻化,且由于皮肤病病情反复,患者拖延病情,治疗费用高等原因,给患者康复带来极大不利。

根据WHO数据显示,全球患有皮肤病的人群数量约达4.2亿,其中我国约有1.5亿皮肤病患者。根据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医院接待皮肤病总诊疗人次为925.59万人次左右,相比2013年,皮肤病诊疗人数增加了266.69万人。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皮肤病药物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目前皮肤病发病率不断提高,而皮肤病的致病因素也在不断地升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也在不断改变,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以及年轻人养成晚睡甚至通宵、高油高脂饮食的习惯,导致皮肤病发病率不断提高。皮肤病中重要的类别包括真菌感染(足癣、体癣、灰指甲、妇科真菌感染等)、湿疹、细菌感染、痤疮、牛皮癣等。

外用药物是皮肤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同机制药品间疗效差异并不显著,而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在于不同部位的不同疾病或者相同部位的不同疾病采取更优的制剂技术与差异化剂型和给药途径,由此带来的患者体验感差异会影响治疗依从性与治疗结局。

皮肤科化学药物分为外用糖皮质激素、创伤和渍疡治疗药物、抗生素药物、抗真菌药物、抗菌剂和消毒剂等。皮肤科化学药物给药形式以局部外用为主,剂型包括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散剂、水剂及洗剂等,其中软膏剂、乳膏剂及凝胶剂处方组成复杂,多为半固体制剂,具有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等特点。

自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国家药监局为鼓励和促进药物创新,满足患者临床用药需求,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持,一大批新药加速上市造福患者。过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难治性皮肤病,有了新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我国皮肤病治疗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5-2022年,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共批准205个皮肤科新药开展临床试验,其中生物制品84个,化学药品121个;共批准上市了22个皮肤科新药和3个药物新适应症。

皮肤病药物相比于其他领域药物,通常单价较低、市场受政策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皮肤病药物市场将持续放量。

皮肤病药物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由于皮肤病发病率高、治疗意愿强、外用药使用便捷且安全性较高、患者可自行观察治疗转归等特点,故患者自行选购占比较大,随着电商购药手段的日益丰富,电商销售成为了中国皮肤病药物市场的重要板块。

从细分市场渠道分类,中国皮肤病药物市场可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目前销售渠道仍以线下为主。皮肤病临床治疗中,药物可以分为局部用药物和系统性药物,其中局部用药适用疾病更多、使用率更高。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化药软膏剂销售规模首次超过50亿元,其中,网上药店增速最快,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过60%,销售额已超过2020年全年。从TOP10来看,西安杨森、华润三九领军实体药店,华邦制药独家产品亮眼;网上药店增速迅猛,华邦制药、明欣药业3大品牌成“爆款”。

近年来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化药软膏剂销售规模均超过40亿元。从产品来看,有13个销售额超过1亿元,增速涨多跌少,地奈德乳膏是唯一一个销售过亿的独家产品。从治疗亚类来看,皮肤病用皮质激素制剂最多,其次是皮肤病用抗真菌药。

从品牌来看,有6个品牌销售额超过1亿元,西安杨森的硝酸咪康唑乳膏、华润三九医药的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和中美天津史克制药的莫匹罗星软膏位居前三。从数量来看,西安杨森有3个品种上榜,分别是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华润医药有2个品种上榜,分别是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和酮康他索乳膏。

皮肤科用药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参与者较多,竞争激烈,新产品推出周期短,新产品上市后通常会对原有竞争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以及消费能力的提升,广泛皮肤病治疗及护理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期间,中国广泛皮肤病治疗及护理市场规模从人民币3,004亿元增长至人民币4,71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95%,预计未来我国皮肤病类药物销售额仍将保持一定规模的增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皮肤病药物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 相关推荐